您好 ,欢迎访问河南自考信息网网站!
郑州 | 济源 | 开封 | 平顶山 | 洛阳 | 商丘 | 安阳 | 新乡 | 许昌 | 鹤壁 | 焦作 | 濮阳 | 漯河 | 三门峡 | 周口 | 驻马店 | 南阳 | 信阳 |

2020年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复习重点(五)

发布时间:2020-02-10 浏览人次:0

   1.春秋时期编成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现存305篇,共分风、雅、颂三部分,体现出了上古时期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文化特征。《诗经》所创造的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方法,奠定了中国诗歌审美体系和抒情模式的基本格局。

 

  2.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具有十分浓郁的楚国地方文化色彩。后世又称楚辞为骚体诗。

 

  3.汉赋和汉乐府民歌是两种风格迥异的文学样式;唐代的格律诗是中国诗歌形式美的极致;词的前身是唐代民间配乐歌唱的曲子词;杂剧发展到元代,进入了中国戏曲的辉煌时期,代表作有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明清两朝,中国戏曲的发展高潮迭起,成果辉煌,代表作有明代汤显祖《牡丹亭》、清代孔尚任《桃花扇》,戏曲的特点最主要的是其表演方式的程式化,表演方式的程式化首先表现为角色的模式化。

 

  4.从总体上看,中国古典舞蹈主要有三个特点:民族性、民俗性和地域性。

 

  5.三国东吴的大画家曹不兴,在历史上享有“佛画之祖”的美誉。唐代中国画的代表作有:吴道子《天王送子图》、阎立本《步辇图》和《历代帝王图》、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王维创造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追求。

 

  6.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宋代风俗画的代表作。

 

  7.中国画的特点:①追求神似,注重意境。②以墨线为造型的主要手段。③与诗、书、印密切配合。

 

  8.建筑的特点:①以木结构为主是中国建筑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②左右对称是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显著特点。③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在建筑物中寄寓着浓厚的思想观念。

 

  9.中国古代艺术的致用精神有:诗言志、文以载道、乐以教化等。

 

  10.中国古代艺术的审美观念有:中和之美、尚意追求、尊崇自然。

 

  11.我国的五大语系是: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和印欧语系。

 

  12.现代汉语的七大方言:北方话、吴语、赣语、客家话、湘语、闽语、粤语。

 

  13.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14.汉代把共同语称为“通语”,元代称为“天下通语”,明清称为“官话”,辛亥革命以后称为“国语”,现在称为“普通话”。

 

  15.朝鲜语、日本语、越南语称为域外方言。日本文字是汉字和假名混合的文字,朝鲜创制了谚文,越南创造了字喃。

 

  16.荀子提出的“约定俗成”理论第一次阐明了语言的社会本质,正确地说明了词的意义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17.古人对汉字起源的神化传说有:文字神赐说和圣人造字说。河图洛书说是文字神赐说的一个典型代表,仓颉造字说是圣人造字说的典型代表。

 

  18.仓颉是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人。周宣王时,太史籀整理大篆,作《史籀篇》。东汉许慎面对文字使用和讲解中的混乱情况,以小篆字形为主,作《说文解字》,展示出汉字的形体是一个相互联系的体系,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妄自解说。

 

  19.清代康熙皇帝钦敕编纂《康熙字典》,成为古代汉字正字的总结之作。

 

  20.六书即: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21.南北朝时期,梁周兴嗣编《千字文》,元朝初年王应麟编写了《三字经》。

 

  22.汉字的修辞格有:对偶、顶真、回文、析字、复叠等。

 

  23.汉字艺术主要包括书法艺术和玺印艺术,是一种由线条构成的形体艺术。

 

  24.印度佛教的传入与中国化过程,是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与融合。

 

  25.禅宗是中国化最彻底的佛教宗派。

 

  26.明清之际的耶稣会士在沟通中西文化方面着重做了两方面的事情:一是向中国传播西方科技、文化,以利马窦的工作最有影响;二是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

 

  27.陈独秀的“七期”之说,从器物(物质)层面的文化变革,进入制度层面的文化变革,最后进入文化变革的核心——精神(价值观念)层面的文化变革,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五四运动构成变迁的三大阶段。

 

  28.宋元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最大事件莫过地纸和造纸法、雕版印刷术、罗盘(指南针)、火药等中国最伟大的“四大发明”的西传。

 

  29.中国制度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主要是中国古代的文官制度与科举制度对西方的议院制、考试制产生过实质性的影响,有力地促进了西方现代行政管理格局的形成。

 

  30.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儒家思想的价值观深刻地影响了被誉为“欧洲孔子”的法国伏尔泰等人;除了儒家思想外,墨子的“非攻”、“兼爱”等思想,老庄“柔弱胜刚强”的学说深受德国社会哲学戏剧家莱布尼茨的特别关注。

 

  31.西方近代文明的核心观念是个人本位、自我中心和外在征服型的主体性观念。

 

  32.从世界思想、世界文化发展的宏观视角来看,中国文化思想主流中贯穿的这种超越个人本位、自我中心的互主体性观念,代表了一种迥然不同于西方近现代思想的新型的主体性观念和价值观念。

 

  33.影响20世纪中国文化趋势的最重要的是这样三种思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综合创新论”、自由主义的“全盘西化论”与保守主义的“儒学复兴论”。

 

  一.简答题。

 

  1.为什么中国文化能成为统一的、整体的文化?

 

  它有着共同的文化源,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上古的青铜文化,各民族共同开发了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大地。

 

  A多元的各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交流、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有许多交融和契合的地方,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

 

  B汉民族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中起主导作用,是中华文化的主体文化,它在共同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直到了团结和凝聚各民族文化的作用。

 

  2.中国地理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A广大地域形成“大一统”即“天下”的观念。

 

  B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不断冲突,形成了多民族融合的局面。

 

  C中国的地域辽阔,为中国历史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回旋的舞台,是中国文明历史悠久的前提条件之一。

 

  3.构成区域文化的因素有哪些?

 

  ①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一个条件是自然环境。

 

  ②第二个因素是地理条件的特殊或得天独厚。

 

  ③第三方面因素是稳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并与其他区域的人群形成竞争关系。

 

  ④典型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是第方面因素。

 

  4.地域文化对统一文化的作用有哪些?(地域文化对正统文化有什么作用?)

 

  ①一开始没有所谓正统文化,中原文化当初实际只是一个地域文化,经吸收融摄后才上升为一种正统文化的,所以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资源。

 

  ②地域文化的相互交融,可以产生文化的典范人物、典范著述,从而推进正统文化,并作用于地域文化的发展。

 

  ③中国文化从未断绝,地域性的保存之功实在不小。

 

  5.分封制的实施有哪些特点和意义?

 

  ①作为一种制度,分封实际承认了包括商人在内的异族人生存的权利。

 

  ②旨在维护王室的统治分封,实际形成的是周王与诸侯共治天下的局面。

 

  ③分封制是一个激发历史创造力的制度。

 

  6.魏晋南北朝时间的文化大势有什么特点?

 

  从东汉献帝建安元年到隋文帝开皇九年共393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一个大分裂、大动荡的时代。其文化大势约有如下数端:

 

  ①北方民族大举内侵引起中原人群的大规模南移,其结果是民族的大融合。

 

  ②对南方大规模的开发,新的经济出现,唐代中国文化的鼎盛与此有直接关系。

 

  ③佛教的广泛传播,给固有的中国文化注入了许多新的精神因素,三教鼎立互相激荡与玄学一起共同构成此期显著的文化现象。

 

  7.佛教对中国文化有哪些影响?

 

  ①寺院、僧徒、出家,改变了中国当时固有的社会结构,冲击着固有的伦理观念,促发着新的生活信念和生存方式。

 

  ②作为宗教,其精神因素渗透到文化的方方面面。A.敦煌石窟、寺庙建筑中的雕塑等都是艺术中的新景象。B.佛教绘像影响了中国文人画。C.佛理影响诗歌的内容,促使新文学体裁产生。D.佛经的翻译促进人们对汉语声调的认识,佛经的流传刺激着印刷业的新变。E.佛教节日影响着民间的经济贸易。

 

  ③佛教哲学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的影响,更是深入而持久。

 

  ④佛教的传入,深化了中国固有的文化。

 


上一篇:2020年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复习重点(四)

下一篇:2020年河南自考全年工作日程安排时间

微信咨询
13383837439